影落离风

The shadow falls away from the wind

0%

前言

看过扫黑风暴,我们都知道孙兴是一家ktv的boss,高明远是绿藤的boss,王政是整个省的boss。因为他们的职责不同,所以解决的问题也不同。他们之间也存在一种链接关系,就是孙兴解决不了的问题会交给高明远,高明远解决不了就找王政。孙兴只需要记住高明远可以解决他解决不了的问题,至于高明远后续会把问题抛给谁,他是不用管的。所以要实现这样的机制,我们就要用到责任链模式

阅读全文 »

前言

命令(Command)模式的定义如下:将一个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,使发出请求的责任和执行请求的责任分割开。这样两者之间通过命令对象进行沟通,这样方便将命令对象进行储存、传递、调用、增加与管理。

命令模式的主要优点如下。

  1. 通过引入中间件(抽象接口)降低系统的耦合度。
  2. 扩展性良好,增加或删除命令非常方便。采用命令模式增加与删除命令不会影响其他类,且满足“开闭原则”。

其缺点是:

  1. 可能产生大量具体的命令类。因为每一个具体操作都需要设计一个具体命令类,这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。
  2. 命令模式的结果其实就是接收方的执行结果,但是为了以命令的形式进行架构、解耦请求与实现,引入了额外类型结构(引入了请求方与抽象命令接口),增加了理解上的困难。不过这也是设计模式的通病,抽象必然会额外增加类的数量,代码抽离肯定比代码聚合更加难理解。
阅读全文 »

前言

之前呆过一家公司做的生鲜配送,有个业务要针对每个用户的购买信息给他打上标签便于更好的营销

有一堆用户集合,然后去查询每个用户的最近购买、购买频次、下单金额等,再去计算他的标签

这是一个复杂的业务,只能对用户一个一个的去生成

我们当然能想到开定时任务去处理,每天或周一凌晨去执行

但是在海量用户下,每次生成一个用户标签肯定是很慢的

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开多个线程,每次处理多条数据

阅读全文 »

  1. 批量修改
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9
    10
    11
    12
    13
    14
    -- 批量修改
    update user e,
    (
    -- 拼接需要的字符串
    select c.id, c.new_name
    from (select id,
    substring_index(name, '_', 1) new_name
    from user
    ) c
    ) a
    set name = a.new_name
    where e.id = a.id
    -- 判断符合条件的字符串
    and LENGTH(SUBSTRING_INDEX(substring_index(name, '_', 2), '_', - 1)) = 3;

    参考:https://dev.mysql.com/doc/refman/5.7/en/update.html

    阅读全文 »

前言

在常见业务开发中,我们经常会遇到客户需要这样的需求:将几个属性拼接起来显示在页面上。比如一些显示通知类的内容

代码中的对象属性如下:

1
2
3
4
5
6
7
8
9
10
Student student = new Student();
student.setName("张三");
student.setIdentity("匪徒");
student.setDate(new Date());

Schoolbag bag = new Schoolbag();
bag.setColor("黄色");
bag.setPencilCase(new PencilCase("中性笔", 2));

student.setBag(bag);

需求就是显示这样的文本:各单位请注意:匪徒张三于2021-07-18 11:35:09背着黄色的包,里面装了2支中性笔

阅读全文 »